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楚辭類
   与王龟龄
   答陈丞相
   与刘恭父(四)
   答韩无咎
   与芮国器(二)
   答 郑景望(四)
   答尤延之(二) …… (第 64a 页)
   跋金溪陆主薄白鹿洞书堂讲义后
   跋颜鲁公栗里诗
   跋张魏公与刘氏帖
   跋郑景元蕳
   跋 郑景望
书吕正献公四事
   书刘子澄所编曾子后
   跋陈徽猷墓志铭后 (第 96b 页)
   吕 川      张 颂

   徐 璹      薛绍彭
   王 谹      蒋 扩
   吕由庚       郑景望
   
郑周卿      杨万毕
   史 骧      令狐挺
   鲁千之      许元祐
   周  …… (第 32b 页)
   林 仰     邹 定

   汪大猷     杨 契
   王刚中     杨汝南
   黄 彻      郑伯熊
   
周麟之     董德元
   尤 袤     雍有容
   陈天麟     叶 衡
   石才孺   …… (第 52b 页)
    又三十三卷载陈师道而三十四卷又出一
    颍州教授陈复常竟未一检后山集及东坡
    集订复字为履字之讹四十七卷载 郑伯熊
    
三十一卷已先出一 (第 122b 页)
郑景望
竟未一检止斋
    集證 (第 122b 页)
景望
(第 122b 页)
伯熊
之字五十九卷据齐东野
    语载曹豳竿伎诗作刺赵南仲九十六卷又
    载作无名子刺贾似道八十四卷 (第 122b 页)
曹有京削留以待乡人今日不可失士亟以畀公枢密刘公珙 少司成郑公伯熊
刘公焞皆
有重名荐章交上初不识面淳熙五年改宣教郎太令
人春秋高不忍去左右阅两岁令人强之始授袁州萍
(第 19a 页)
学以致人才上袖公奏付三省下学官议 国子司业郑
伯熊
䓁请如公言而老生晚学哗言不便议遂格八月
真拜侍郎仍兼工部徽录直院久公荐吕祖谦为秘书
郎兼检讨官审订增 (第 21b 页)
九先生而后伊川之
学统在焉其人才极盛宋史不为忠甫立传故其本末
缺然独见于陈止斋所作墓志乃知其与薛士龙 郑景

齐名固乾淳间一大儒也五试礼部不中授特奏名
官弃去养母或荐之朝禄以监岳忠甫以为徒费县官
俸历三任不食禄 (第 2b 页)
  送曹顺甫序
曹君顺甫与予居同郡且同举教官予讫不调而顺甫用累考
序迁为温学正其行也会予以督运吏书满归自海壖顺甫谓
予幸以一言识其别于是距予与顺甫同举时二十又三年矣
劣弱无似不能使其学与曰俱进讵有以增益顺甫之所未至
哉然尝从乡先生闻乾淳师友之盛未始不叹其人物之聚学
术之散也盖婺之学陈氏先事功唐氏尚经制吕氏善性理三
家者唯吕氏为得其宗而独传至于人自为书角立兢起吕氏
终莫能挈而合之也其在温则王道甫之慷慨名义尝合于陈
氏矣而其言无传焉陈君举本薛士隆上下古今而和齐斟酌
之以综世变为说下皆与唐氏合其廑存者亦莫之传也叶正
则推 郑景望
周恭叔以达于程氏若与以氏同所自出至其根 (第 16a 页)
   落叶一首别诸友
   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
   送国子监丞颜几圣提举江东分韵得动字
   怀宁国守 郑少卿景望
   送国博 参议江东分韵得夜字
   游鼓山 和县伟卿杂言
   送林正仲丞玉山 和林懿仲喜雪韵 …… (第 5a 页)
    贺丘侍郎 上嘉王贺冬
  第三十五卷
   手书
    与王德脩 荅潘叔昌
    与吴居父 与林安之
    与 郑景望
少卿二 荅天台张之望
    与乡守曾仲躬 与闽帅梁丞相论耆长壮
       丁事 荅长溪王任之 …… (第 34a 页)
 止斋先生文集目录卷终


止斋陈先生文集序
儒者之所难曰德曰功曰言而已三者
克具斯为儒者之盛远而有以恢弘鲁
邹所传之绪近而有以昭阑濂洛未启
之机尚论其世有足徵者此止斋陈文
节公所以不可及也公少以斯文为已
任强学笃志弗得弗舍其从 郑景望

季宣也以克已兢业为要其友张钦夫 (第 41a 页)
   送曹顺甫序
曹君顺甫与予居同郡且同举教官予讫不调而顺甫
用累考序迁为温学正其行也会予以督运吏书满归

自海壖顺甫谓予幸以一言识其别于是距予与顺甫
同举时二十又三年矣劣弱无似不能使其学与日俱
进讵有以增益顺甫之所未至哉然尝从乡先生闻乾
淳师友之盛未始不叹其人物之聚学术之散也盖婺
之学陈氏先事功唐氏尚经制吕氏善性理三家者唯
吕氏为得其宗而独传至于人自为书角立竞起吕氏
终莫能挈而合之也其在温则王道甫之慷慨名义尝
合于陈氏矣而其言无传焉陈君举本薛士隆上下古

今而和齐斟酌之以综世变为说不皆与唐氏合其廑
存者亦莫之传也叶正则推 郑景望
周恭叔以达于程
氏若与吕氏同所自出至其根柢六经折衷诸子剖析
秦汉讫于五季凡所论述无一合于吕氏其传之久 (第 13b 页)
   送顾仲明序
永嘉顾君仲明由兰亭书院山长考满来赴选集京师
调常熟州教授其南还也士大夫咸饯之以诗俾予为
之序予闻古之言学术者必尚论其师友之渊源本乎
师友之说以求先王之道故能信而不悖质而能通其
业易成而术易行也永嘉东南名郡也山川峻清伟人

间出在宋世号称六艺文章之府许景行氏周行已氏
皆登程子之门而载伊洛之道于东南南渡以还言性
理之学者故宗永嘉而 郑景望
氏实承之然当其时薛
士龙氏之学复自成一家其说详于古今之经制以谓
自周季绝学先王制作之原晦而弗章若董仲 (第 5a 页)
   王氏迂论序
圣贤之道所以致用于世也礼乐典章制度名物盖实
致用之具而圣贤精神心术之所寓故在学者尤不可
以不讲是故致用在乎经邦经邦在乎立事立事在乎
师古师古在乎随时苟不参古今之宜穷始终之要则
何以涉事济变而弥纶天下之务哉秦汉以来儒者之
学或泥于训诂或沦于辞章或淫于清虚或滞于功利

其于圣贤致用之道能通焉者鲜矣至于宋而有永嘉
经制之学焉盖自 郑景望
氏薛士龙氏以及陈君举氏
叶正则氏先后迭起其于井牧卒乘郊丘庙社章服职
官刑法之类靡不博考而精讨本末源流 (第 40a 页)
得也潘义荣文字亦当更趣潘监盐政恐未必曾纂
集耳史事犹有五六志全未有涯势须展限人情易得
因循殊未可期也 郑景望
出守宛陵于养亲极便但馆
中益觉索寞耳陛辞所论甚剀切良可敬也廷对谠论
者率在高等蜀士亦有数卷甚奇但幕中 (第 10a 页)
    之八虽多习见之作而当日名流其集不传

    于今者如马存曾丰程大昌陈谦方恬 郑景
    望
诸人亦颇赖以存所引诸评如槐城松斋
    敩斋郎学士戴溪笔议东塾燕谈之类今亦
    罕见其书且有未 (第 2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集成卷四十一   宋 王霆震 编
  前已集三
   论
  议财论 (郑景望/
)
大易有训聚人曰财洪范明畴政先食货中庸以九经
为国而足财用于百工大学以明德平天下而论生财
之大道故 …… (第 1a 页)
之是丰其本之术也乌有本丰而末不
茂者哉苟知此意则可以议邦财司民命矣先王之陈
迹无袭焉可也
  议财论 (郑景望/
)
夫财安从出哉弊去矣而不知养其源吾未睹其可也
山有材焉旦旦而伐之人见其濯濯也斤斧休而牛羊 …… (第 3a 页)
革其弊下养其源譬如疾已去体而厚加调养孰能禦
之吁治道无难顾力行何如尔
  议财论 (郑景望/
)
莫非王民予夺敛散其权在君何事非君治乱安危其
权在民先王知人上之权不足恃也而一听于民凡有
所欲委曲 (第 5b 页)
 飞词为东坡所赏追还久之以此知名后乃出京卞
 之门词佳于诗东堂集亦惟此红梅花诗为最所至
 庖馔奢侈有王武子之风味其事见 郑景望
集中
   和草堂吕君玉梅花     崔 鶠 (第 52a 页)
  陈止斋

止斋年近三十聚徒于城南茶院其徒数百人文名大
震初赴补试才扺浙江亭未脱草屦方外士及太学诸
生迓而求见者如云吴琚责公子也冠带执刺候见于
旅邸巳昏夜矣既入学芮祭酒即差为太学举录令二
子拜之斋序止斋辞不敢当径遁之天台山国清寺士
友纷然从之者数月其时止斋有待遇集板行人争诵
之既登第后尽焚其旧藁独从 郑景望
讲义理之学从
薛常州讲经制之学其后止斋文学日进大与曩时异 (第 12b 页)
羔裘豹饰耳毛公以三英为三德其说恐误欧阳公
曰三英当时述羔裘之美程氏曰三英若五紽之类自
是衣服礼仪制度 郑景望
少卿谓英者出缝线之饰云
   芰
制芰荷以为衣王逸注芰菱也秦人曰薢若仁杰按尔
雅菱一名蕨攗字林楚人名 (第 22b 页)
    (臣/)等谨案倪石陵书一卷宋倪朴撰朴字文
    卿浦江人居于石陵村因以为号尝应进士
    举绍兴未为书万言拟上高宗而不果 郑伯
    熊
陈亮皆极赏之后为里人所搆徙置筠州
    以赦得还吴师道宋濂皆为作传师道称其 (第 1a 页)
之。臣曰。虽有遗言。语未毕。 令曰。亦乱命也。臣曰诚然。
初四日辰时召对。答韩无晷书及与芮国器书及答 郑景望
书读讫。韩鼎裕举程子学制。当时谓之迂阔云云。曰。从古儒者之言。俗人必谓之迂阔。儒者与俗人。本不相容。 (第 46L 页)
命审厥象之象。谓刑之于形体。以著见之也。并记俟更思云。○传眚灾(止)赦之也。按此虽本于杂著。而朱子答 郑景望
书。则曰若人有如此。而入于当赎之刑。亦不罚其金而直赦之也。注云。此专为轻刑。设春秋肆大眚。则过误之大 (第 598L 页)
 与留丞相劄子曰。不幸心劳事拙。赋政不平。臣英发谨按心劳政拙四字。是阳道州自书下考之语也。夫拙于催科。则异于世所谓刚核为治。劳于抚字。则异于俗所称练熟手段。由今之见。其合置下

考。不但自题为然也。近来考绩之法不明。京官则除非不参坐者。皆书上考。外邑则必择最疏逖者。例置下考。而阴鸷残酷者。大抵皆课最。宽𥳑仁善者。往往多居殿。甚至为国事者不恤民之论。为筹堂营幕之话柄。国而无民。其能国乎。先从考绩之法。宜有申明之典矣。
为国事不恤民之说出。而其国可以为国乎。为此说者。锢其官而锢其身。然后可以谢吾民。国典禁锢之律。不施于若辈而安用。
 与 郑景望
书曰。向蒙面诲尧舜之世。一用轻刑。当时尝以所疑为请。臣英发谨按尧舜之用刑。诚万古刑狱之平也。欲重之 (第 124L 页)